买球最正规的平台app

当前位置:买球最正规的平台app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章节朱自清

短篇小说章节朱自清

发布时间: 2023-03-14 16:08:27

A. 朱自清的散文的梗概16个

【1】《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写在自己国家电车头等车厢里,受西洋小孩凶恶的目光的逼视而生的屈辱,愤怒和“迫切的国家之念”:“谁也是上帝的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这里,被压迫者的阶级意识升华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的反帝的民族意识,后来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儿贫病以终的中国人的气节,由此可见。

【2】《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在人口可以买卖的黑暗旧中国,“人货”成了商品的一种,“人货”中,妇女是价格低廉的一种,男女小孩又是价格最低的“生货”,而低廉到七毛钱便可以买一条人的生命,更是超出人的想象。

然而,这还不是被卖的女孩飞人生涯的开始,等待她的将是辗转被卖的命运:或卖为婢,或卖为妾,或卖为妓,总之,她将度过的是血与泪的一生。对照祥林嫂和包身工,便可知道这类花七毛钱便可以买到的女孩今后的万劫不复的命运。

【3】《阿河》。

写的是年轻的阿河被卖,帮佣,逃婚,被绑,再逃,告贷赎身不得,而终于自卖的事,题材有些近似祥林嫂前半生的故事,结局虽不如祥林嫂的悲惨,但在冷酷人群的笑骂声中独自和命运作拼死一搏的阿河,也是欲哭无泪了。

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4】《儿女》。

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露着艰辛生活得苦涩。

【5】《背影》。

文中“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若非自身也领尝了人生坚信的况味,便不能发此浩叹。

儿子从背后看父亲,既扫去了平素父亲面对作者时所作的对一切不如意之事的掩饰,使其喜怒哀乐真实呈现,又暗示了儿子是在一种为父亲所不知的情形下去领会这份爱心的。

【6】《荷塘月色》。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秦淮河热闹的景象中夹杂着“被逼以歌为业”的歌伎的卖笑生涯,虽则“卖歌和卖淫不同”,对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的”,所以当听到“一只载妓的板船”经过时传来的响亮而圆转的清歌,清游中的作者,却感到了寂寞。

【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此文记述的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身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了,仗义执言,为了揭露,控诉,谴责。然而统观全文,却甚少横眉怒目、声色俱厉的感情词语。他好像只是作为一个游行示威的参加者,絮絮地述说着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天。

【9】《绿》。

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他对祖国山水的一片“至情”融于对梅雨潭景物的细致刻画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

使景物既写得细腻生动,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的情致,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着诗情画意。

【10】《白水漈》。

朱自清突出描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形态。

【11】《匆匆》。

《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的满腔情怀。

【12】《航船中的文明》。

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

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

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13】《给亡妇》。

作者的叙述似乎预备由“我”直抵亡妻。“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生者导向死者,从思念者导向被悼者的句式,按照惯常的抒情方式,接下来的叙述该是作者在这三年里如何思念亡妻,抑或是没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的寂寞。

但是,作者突然转变叙述角度,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后是亡妻生前为孩子们和“我”的日夜操劳。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

【14】《春》。

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15】《怀魏握青君》。

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的时期。这正是作者的绝望期,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

正因为处于这样的低潮,所以友情、亲情、师生情中散逸出来的爱成了滋润寂寞、痛苦心灵的玉液琼浆,特别是“玩世不恭”的魏握青,更成了他心中的一丝暖色。“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这仍是一种“曲说”,是“明抑暗扬”。

更何况,这一时期,也是他审视自己内心的时期,对于自己在人伦关系中表现的粗疏、随便、懈怠,他表示出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达成魏握青的心愿即是例证。

【16】《白采》。

作者跟白采的交往并不频繁。他们第一次打交道,是为学生诗集的事,双方都有误会。后来平伯在信中屡次谈到他,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待读了一遍白采的诗稿《赢疾者的爱》,觉得大也意思,于是承认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他们仅见过一面,几分钟的匆匆一谈,便握别了。想不到这最初的一面也是最后的一面。去年年底,作者收到一张白采“聊寄伫盼之意”的小照,反复把玩而不忍释手,觉得他真是一个好朋友。

当作者得知他最初给白采的那封长信,还留在他的箱子里时,一种惭愧感,使作者喊出鞭挞自己的声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

(1)短篇小说章节朱自清扩展阅读:

朱自清的散文,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比较狭窄,大多为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

但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

B. 朱自清的短篇经典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朱自清的短篇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参考。

如面谈

 朋友送来一匣信笺,笺上刻着两位古装的人,相对拱揖,一旁题了“如面谈”三个大字。是明代钟惺的尺牍选第一次题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恰说出了写信的用处。信原是写给“你”或“你们几个人”看的;原是“我”对“你”或“你们几个人”的私人谈话,不过是笔谈罢了。对谈的人虽然亲疏不等,可是谈话总不能像是演说的样子,教听话的受不了。写信也不能像作论的样子,教看信的受不了,总得让看信的觉着信里的话是给自己说的才成。这在乎各等各样的口气。口气合式,才能够“如面谈”。但是写信究竟不是“面谈”;不但不像“面谈”时可以运用声调表情姿态等等,并且老是自己的独白,没有穿插和掩映的方便,也比“面谈”难。写信要“如面谈”,比“面谈”需要更多的心思和技巧,并不是一下笔就能做到的。

 可是在一种语言里,这种心思和技巧,经过多少代多少人的运用,渐渐的程式化。只要熟习了那些个程式,应用起来,“如面谈”倒也不见得怎样难。我们的文言信,就是久经程式化了的,写信的人利用那些程式,可以很省力的写成合式的,多多少少“如面谈”的信。若教他们写白话,倒不容易写成这样像信的信。

 《两般秋雨随笔》记着一个人给一个妇人写家信,那妇人要照她说的写,那人周章了半天,终归搁笔。他没法将她说的那些话写成一封像信的信。文言信是有样子的,白话信压根儿没有样子;那人也许觉得白话压根儿就不能用来写信。同样心理,测字先生代那些不识字的写信,也并不用白话;他们宁可用那些不通的文言,如“来信无别”之类。我们现在自然相信白话可以用来写信,而且有时也实行写白话信。但是常写白话文的人,似乎除了胡适之先生外,写给朋友的信,还是用文言的时候多,这只要翻翻现代书简一类书就会相信的。原因只是一个“懒”字。文言信有现成的程式,白话信得句句斟酌,好像作文一般,太费劲,谁老有那么大工夫?文言至今还能苟偷懒,慢慢找出些白话应用文的程式,文言就真“死”了。

 林语堂先生在《论语录体之用》(《论语》二十六期)里说过:一人修书,不曰“示悉”,而曰“你的芳函接到了”,不曰“至感”“歉甚”,而曰“很感谢你”“非常惭愧”,便是噜哩噜苏,文章不经济。“示悉”,“至感”,“歉甚”,都是文言信的程式,用来确是很经济,很省力的。但是林先生所举的三句“噜哩噜苏”的白话,恐怕只是那三句文言的直译,未必是实在的例子。我们可以说“来信收到了”,“感谢”,“对不起”,“对不起得很”,用不着绕弯儿从文言直译。——若真有这样绕弯儿的,那一定是新式的测字先生!这几句白话似乎也是很现成,很经济的。字数比那几句相当的文言多些,但是一种文体有一种经济的标准,白话的字句组织与文言不同,它们其实是两种语言,繁简当以各自的组织为依据,不当相提并论。白话文固然不必全合乎口语,白话信却总该是越能合乎口语,才越能“如面谈”。这几个句子正是我们口头常用的,至少是可以上口的,用来写白话信,我想是合式的。麻烦点儿的是“敬启者”,“专此”,“敬请大安”,这一套头尾。这是一封信的架子;有了它才像一封信,没有它就不像一封信。“敬启者”如同我们向一个人谈话,开口时用的“我对你说”那句子,“专此”“敬请大安”相当于谈话结束时用的“没有什么啦,再见”那句子。但是“面谈”不一定用这一套儿,往往只要一转脸向着那人,就代替了那第一句话,一点头就代替了那第二句话。这是写信究竟不“如面谈”的地方。现在写白话信,常是开门见山,没有相当于“敬启者”的套头。但是结尾却还是装上的多,可也只用“此祝健康!”“祝你进步!”“祝好!”一类,像“专此”“敬请大安”那样分截的形式是不见了。“敬启者”的渊源是很悠久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开头一句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再拜言”就是后世的“敬启者”。“少卿足下”在“再拜言”之下,和现行的格式将称呼在“敬启者”前面不一样。既用称呼开头,“敬启者”原不妨省去;现在还因循的写着,只是遗形物罢了。写白话信的人不理会这个,也是自然而然的。“专此”“敬请大安”下面还有称呼作全信的真结尾,也可算是遗形物,也不妨省去。但那“套头”差不多全剩了形式,这“套尾”多少还有一些意义,白话信里保存着它,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文言信里,这一套儿有许多变化,表示写信人和受信人的身份。如给父母去信,就须用“敬禀者”,“谨此”,“敬请福安”,给前辈去信,就须用“敬肃者”,“敬请道安”,给后辈去信,就须用“启者”,“专泐”,“顺问近佳”之类,用错了是会让人耻笑的——尊长甚至于还会生气。

白话信的结尾,虽然还没讲究到这些,但也有许多变化;那些变化却只是修辞的变化,并不表明身份。

 因为是修辞的变化,所以不妨掉掉笔头,来点新鲜花样,引起看信人的趣味,不过总也得和看信人自身有些关切才成。如“敬祝抗战胜利”,虽然人同此心,但是“如面谈”的私人的信里,究竟嫌肤廓些。又如“谨致民族解放的敬礼”,除非写信人和受信人的双方或一方是革命同志,就不免不亲切的毛病。

说话

 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

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

 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那怕真够瞧的!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别: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是拉长了的时候多。

 这种话都是成片断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常是闲谈的发端,就是一例。但是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搭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我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

 加以这些年说话的艰难,使一般报纸都变乖巧了,他们知道用侧面的,反面的,夹缝里的表现了。这对于读者是一种不容避免的好训练;他们渐渐敏感起来了,只有敏感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

 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不少的精警之作,鲁迅先生的《立论》就是的。这可以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我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

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

 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

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

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

 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

C. 朱自清的作品有哪些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代表佳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第二第三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D.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导语:朱自清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1912年入高等小学,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的短篇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的,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2)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的,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的,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的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的。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的,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的,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热点内容
沙雕搞笑小说言情完结 发布:2023-06-03 15:25:54 浏览:870
成年人如何戒掉网络小说瘾 发布:2023-06-03 15:24:39 浏览:750
仙侠游戏小说里有猫南北 发布:2023-06-03 15:23:06 浏览:838
权臣沙漠著网络小说作品 发布:2023-06-03 15:16:49 浏览:10
一部有各种游戏剧情的小说 发布:2023-06-03 15:16:38 浏览:444
网游小说飞刀 发布:2023-06-03 15:13:05 浏览:679
重生拜入截教小说 发布:2023-06-03 15:12:55 浏览:306
缄默小说结局 发布:2023-06-03 15:12:08 浏览:749
小说瞒着总裁生下儿子莫小莫 发布:2023-06-03 15:11:21 浏览:769
重生女主叫阮萌萌的小说 发布:2023-06-03 15:08:53 浏览:662
白雪公主成人版高清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成人小说免费阅读新葡京娱乐成人官场小说全集成人世界?电影 https://www.diyutu.com https://www.diqiji.com/